图录号/艺术家:
傅抱石 高林小憩
图录号:172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傅抱石 高林小憩
- 图录号:
- 172
- 年代:
- 艺术家:
- 傅抱石
- 材质:
- 立轴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90×59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上海朵云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近现代书画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5年12月16日-18日
- 备注:
- 声 明:
- 出版:《首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会刊》,P11,2008年4月。款识:高情吟自适,憩此林下石。渐来沧海宽,雨霁遥天碧。惆怅望江南,烟深数峰夕。此王汝玉和九龙山人诗也。癸未九秋,重庆西郊山斋,新喻傅抱石。
印鉴:傅、印痴、轨迹大化说明:朵云轩旧藏。
展览:
一、“首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展览会”,2008年4月。
二、“翰墨风华·朵云轩藏八大家书画展”,2011年7月。
巴山蜀水孕山灵
——傅抱石《高林小憩》赏析
此帧傅抱石的《高林小憩》作于癸未(1943年),当时傅抱石居住在重庆郊区的金刚坡下,巴山蜀水的生活蒙养,促成了画家艺术水准的飞跃,这个飞跃无疑来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入蜀生活的八年时光,这八年时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也是他个人风格的形成期,为他后来的创作定下了总基调。
在近百年来的中国画史上,四川山水的典型意义是其他地方景色难以比拟的,成为神州大地上带给艺术家最多“心源”的“造化”。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李可染等二十世纪大家,都在巴山蜀水间发现了最适入画的美和最宜表现个人风格的样式,这一点在傅抱石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蜀地山水之所以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家一见钟情之地,并以其作为突破传统的入手点,原因有二:一是川地雨水繁茂,烟雾缭绕,表现流动的湿润空气本是传统山水画的弱项,所以给后人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二是四川植被繁茂,气象森郁,以传统表现岩石纹理的皴点技法总是不能很好的体现。这种“真山水”与点线皴擦之间的矛盾,使傅抱石产生了打破旧法束缚的冲动,于是才出现了傅抱石的散锋笔法,出现他对雨、水、雾、气的强化表达。在这张画里可以看到,画家大笔排奡把林木树枝画在皮纸上,光影婆娑,疏密相间,有着特殊的笔墨效果,古朴苍茫中带有特有的现代感。在树荫下以细笔绘出一高士坐于土坡上静听林中万籁。画中的景物很有四川特色,我们应该看到自然造化对傅抱石山水画艺术风格的决定性影响,题款中则写明此画作于“重庆西郊山斋”,这山斋正是重庆西郊金刚坡下的抱石山斋,正如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所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而傅抱石从四川金刚坡山水的风雨晦暝的变化之中也确实找到了最佳的个性艺术表现语言。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游园惊梦—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92)
- 古籍碑帖专场(242)
- 瓷器杂项专场(58)
- 丰乐砚田—首届古名砚专场(71)
- 金石缘—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192)
- 金石缘—当代全国名家篆刻专场(64)
- 金石名家书画专场(94)
- 古代书画专场(157)
- 当代书画专场(77)
- 名人书法暨信札专场(145)
- 名家小品专场(36)
- 梅斋藏书画专场(53)
- 精品扇画专场(85)
- 私人珍藏中国书画专场(50)
- 画坛芳邻—梅景书屋与嵩山草堂(31)
- 海派精品专场(77)
- 近现代书画专场(184)
- 岁朝吉庆(45)